22,8月3日星期三
早上阴。今天计划返回邦达,所以不到8点就出发骑宗拉山。宗拉山在芒康县东北10公里左右,和芒康县城海拔高差不大,所以9点就到达宗拉山垭口,刚到垭口就下雨。赶紧拍照下山,返回芒康,退房装车,找汽车站。半路遇到一个司机,问价,到邦达才150元,比汽车站的车便宜,于是搭车他的车,原来他的车已经有人,只是还有一个空位。
10点出发。7个骑友,6个都是年轻人,其中有一个女孩,开封人,大学地理系。因为生病和同伴分开走的,她现在是要搭车去邦达和同伴汇合。
一路无话,风景都是过来时看过的,现在搭车回去,心情自然轻松,到了东达山,也是一闪而过。下午5点到邦达,找到一家客栈住下。镇上的邮政所一直都没开门,两次到邦达,都没盖上邮戳。
D23,8月4日星期四
早8点吃饭,出了镇子拐过几个弯就爬业拉山。业拉山海拔4600多米。中午11点半到业拉山垭口。这儿翻山的最高处都叫垭口,所以垭口不是每一座山的最高峰,而是翻过这座山的最低处。
在垭口休息、拍照,欣赏风光。这里是318线上见过的人最多的地方,从川藏线、滇藏线和317线经昌都过来的,徒步的、骑行的,开车的,都要经过这儿。下了一段坡,就是72拐的观光平台,往下就是著名的72拐,下完72拐就到怒江河谷。在这儿拍照,也只能拍到下业拉山最大的几个拐,再往下就被大山挡住了。
下72拐,开始都是长弯道,也需要一路刹车,真是刹车刹到手发酸。下到半路遇到一个小村庄,路旁有牌子,叫同尼村,在山谷里,川藏线从村中穿过。从山上路边向下看,山坡上层层梯田,种的青稞有黄有青,煞是好看。小村也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。
下午3点,走完72拐,下到怒江谷底,道路就顺着怒江逆流而上。怒江浊流滚滚。由于千百年来流水冲击,两岸陡峭壁立,深有几十米。站在怒江边,能深深地感受到怒江的野性与狂暴。如果一不小心,连人带车栽进怒江,那是任何踪迹也寻不到的。
在怒江谷底,两边高山夹饼,头顶阳光直射,码表温度计已经显示到46°C,唯有穿长袖骑行服最好,排汗遮阳。前面就要过怒江大桥,传说不许停留,不许拍照。路边有警示牌,于是骑行中远远拍了几张,迅速通过怒江大桥……过了怒江大桥,道路又是那种一边山崖、一边深渊的道路,而且路窄弯多,有时候看不到十米之外的道路,根本无法放开骑行。
下午4点半,出了怒江大峡谷,路边有一小木屋,专卖饮料食品,可以休息,木屋旁边有一石碑,上写“茶马古道”,新刻的。估计这里过去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。
晚上8点半到八宿县城,几位从邦达一同搭车过来的小伙子已经给我提前订好了床位,条件不错,谢谢骑友。
D24,8月5日星期五
八宿县也是建在318道路两边,又瘦又长,没有什么人文历史。县城东头有一座多拉神山,山上有寺庙,是当地人们转山拜佛的重要场所,属于白马镇。我昨天从那儿经过时,因为天色已晚,无暇逗留。
因为时间宽松,所以起得晚,早上吃了3袋南街村的方便面,超市里一元一袋,磨蹭到9点才出发。同住一屋几个小伙要骑到然乌,他们早就跑了。又是一路向西,每天几乎没有什么变化。出城西头有一座烈士陵园,无人管理,大门紧锁。从铁栅栏门往里看,道路中间有一座纪念亭,周边树木参天蔽日,一片荒芜。陵园大门两旁用水泥嵌写一副对联: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叫日月换新天。在今天看到,特别感慨。
一路缓上坡,偶尔转过一个山弯就会出现一座小村庄,恬淡娴静,村庄周边是不规则的庄稼地,种的全是青稞,有的青有的黄。下午3点到吉达乡,吃了一顿半晌不夜的饭,还偶遇宿州市三八乡的一位徒步的大小伙子,30多岁,可惜没有合影。饭后,看旅店条件不错,就地住下,一间大房6张床铺,那一晚就我一人住。
D25,8月6日星期六
早晨8点出发,因为吉达乡不是骑行川藏线的节点,住宿的人少,早行的人也少。我一路孑然一人,还是继续爬缓坡。路边风景太美,两边山间白云在腰,清晰而又飘渺。山脚下青稞地青黄交错,小溪沿着山脚缓缓流走。一会儿又遇到一片大草原,碧草青青,牦牛三三两两地慵懒地吃草。这风景吸引我骑得很慢。下午1点到安久拉山垭口,前不见游人,后不见来者。半个小时后下山,开始缓坡,惬意得很,2点到然乌湖-来古冰川国家森林公园大门,正在修路。开始下雨。从这儿开始,道路变得极窄,弯道又多,很多路段几乎是崖壁公路,头顶上就是悬崖,另一边就是几十米深渊,激流咆哮。有一段由于太危险,就修建了钢筋水泥走廊,廊顶滴水如下雨。这时候的山溪已与道路并排而下,而且水更大,声如兽吼,色如冰雪,浩浩荡荡,张牙舞爪。这一段骑行,提心吊胆。下完这一段,马上要进入然乌镇,雨更大,不得已,只好在镇头一个加油站大棚下躲雨。
2点半进然乌镇,住下。
向骑行川藏线的勇士致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