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十七: 兰州中山桥,天下黄河第一桥“黄启炎传,铁汉秦章光陇板;河清海晏,桥虹耀彩卫金城。“中山桥,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,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,因而有“天下黄河第一桥”之称。这座铁桥自建成至今,已度过了111个春秋。百年以来,经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、洪水冲刷、地震摇撼、风雨剥蚀、车船碰撞,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。历经沧桑之后,他依然如一名坚强的战士,用自己钢铁的脊梁,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十六:武威雷台,马踏飞燕成就中国旅游标志 武威,在华夏民族的版图上,古以汉武帝表彰武功军威而得名,今以出土马踏飞燕而成就中国的旅游标志。在这里,西戎、氐、羌、月氏、匈奴、鲜卑这些古老的民族虽已成为武威历史的过客,但他们在大漠、绿洲间搅起的烟尘,曾久久停留在历史的天空。武威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和沧桑更替,风韵长存。以雷台为代表的文物景点,以铜奔马为代表的珍贵馆藏文物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风味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十五七彩丹霞,一个绚丽多姿的童话世界张掖,以七彩丹霞刷爆朋友圈。中国历史上张骞、班超、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;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臣,召开了“万国博览会“。张掖丹霞地貌面积达536平方公里以上,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、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。凭栏远眺,“色如渥丹,灿若明霞”的奇妙景观尽收眼底。金色的阳光映照在七彩丹霞上,折射出色彩斑斓的光芒,使得造型奇特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十四嘉峪关,万里长城第一关 “严关百尺界天西,万里征人驻马蹄。林则徐《出嘉峪关感赋》,嘉峪关做为万里长城第一关,它支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。 嘉峪关,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,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、保存最完整的军事城堡、军事要塞,素有“中外钜防”、“河西第一隘口”之称。 站在城墙之上更能感受到嘉峪关的雄伟磅礴,气势如虹,威震西域。似乎一脚踏出关外,时光就会倒退,回到那个烽烟四起、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十三玉门关,何时喚醒华夏民族的坚韧和血性 “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玉门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节点,随着中央王朝疆域的扩张与收缩,不断迁徙、消亡,三易其址,而名称不变。地不同,而意相同。而今,玉门关遗址作为中、哈、吉三国联合申遗的“丝绸之路:长安•天山廊道的路网”遗址之一,已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玉门关、汉长城、河仓城,透过这三处遗址,可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十二:鸣沙山月牙泉,沙漠与清泉共存的千年之恋黄沙落日,大漠孤烟,一粗犷豪放的西域汉子,用低吼抵抗朔风,只因他宽广的怀里,有一弯温柔如月的清泉,这是流沙对碧水千年的守候。鸣沙山为流沙积成,分红、黄、绿、白、黑五色。山有丝竹管弦之音,犹如奏乐,故称“沙岭晴鸣”。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,东西宽约25米,泉水东深西浅,最深处约5米,弯曲如新月,因而得名,有“沙漠第一泉”之称。 骑着骆驼逶迤而行,沙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十一千年敦煌,牵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血脉重游敦煌,再一次被精美的壁画和其背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震撼。有人说,莫高窟是中国的卢浮宫,开启了1600年前的辉煌。我认为,敦煌牵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血脉,铭刻着千年来民族交流融合印记。 莫高窟,俗称千佛洞。历经十六国、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、西夏、元等历代的兴建,有洞窟735个,壁画4.5万平方米、泥质彩塑2415尊,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、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十西出阳关,残阳如血的苍凉悲壮 万年黄沙千年关。阳关,记载了张骞,玄奘,元二的三次西行。我登上汉代烽燧遗,在墩墩山顶徘徊,上下千年,纵横万里。这座烽燧见证了朝代更迭,参透了人事变迁,充满金戈铁马的阳刚之气和残阳如血的苍凉悲壮。 戈壁坚硬,黄沙漫漫,阳光炽烈如火一般的燃烧。现在阳关博物馆内有张骞铜像、王维雕像、出征图、丝路友谊图等文化景观,馆藏文物近4000件。西出阳关,我仿佛看到金戈铁马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九:居延海:秋水共长天一色 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从喀济纳的胡杨林出来,一路向北,我们终于在内蒙居延海看到这壮美的景色。 居延海,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。烟波浩淼,神情幻化,气势壮观。芦苇起伏,海鸥飞翔。日出日落,蔚为壮观。 一路北行,距居延海20多公里,是中蒙边界的策克口岸。这里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唯一国际通道,是内蒙古、陕、甘、宁、青五省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,同时也是内蒙古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八:胡杨林:三千年的守望、惊艳、沧桑 内蒙额济纳旗,是古老孓遗树种---胡杨的故乡,在浩瀚的中国版图上是一片童话般存在的秘境。一棵棵胡杨,一抹抹金黄,一叠叠倒影,成就了中国最美秋色,连续几年被朋友圈竞相刷屏。弱水河畔、居延海边是胡杨的故乡,这里的39万亩胡杨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三处天然河道胡杨林之一、是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北扩散的重要屏障,是中国西部生态的天然宝库。 2018年10月2日至16日,我们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七:黑水怪树林:满目苍凉敲响旷世警钟内蒙古的额济纳旗,黑水城怪胡杨以它震撼的生命力,经历沙浪的摧残,风雨的洗礼,用坚韧的信念,穿越着时光的年轮,不断地扭曲挺拔,那向上盘升的姿态,向大自然展示出生命的可贵和顽强。胡杨特有的耐腐特性,卜使大片枯死的胡杨树干依然直立在戈壁荒漠之上,形成形态怪异的悲凉景观。 怪树林已经成为“警示林”,他沉重的向人们敲响了必须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。额济纳旗的...
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六:贺兰山岩画: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每当朗诵岳飞的《满江红》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,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词句,胸中就涌动着华夏男儿金戈铁马、马革裹尸的热血豪情。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,以兀立山头巨大的《神牛图》最为著名,入围“神奇西北100景”。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、鲜卑、突厥、回鹘、吐蕃、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、生息繁衍的地方。到宁夏贺兰山的贺兰口岩画景区...
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之四:西夏王陵:东方金字塔”的未解之迷 “贺兰山下古冢稠,高下有如浮水沤。道逢古老向我告,云是昔年王与侯。”这是数百年来西夏王陵在苍凉戈壁上的真实写照。 西夏王陵以“头枕青山,脚依黄河”之势分布着九座帝王陵和25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。艺术馆有18组艺术场景,160尊人物塑像,值得一看。还有五大未解之迷,尚待破解。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、西夏皇陵,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。王陵位于银川...
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之五:西部影城:影视明星的摇篮 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以其古朴、原始、粗犷、荒凉、民间化为特色,主要景点有明城、清城、老银川一条街等多余处影视拍摄景观组成 。 曾被评为“中国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”,是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 。《牧马人》、《红高粱》、《大话西游》、《新龙门客栈》、《红高粱》等在此取景。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“中国黄河50景”。西部影城西部影城--西夏王朝的陵墓西部影城-西部...
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之三:宁夏沙湖:鸟飞沙环水绕的塞上明珠 湖傍金沙,沙环碧湖;沙水相连,巧夺天工。宁夏沙湖融江南水乡之秀丽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,被誉为“塞上明珠”。 湖水、沙漠、芦苇、荷花、侯鸟、湖鱼把塞外与江南融合起来,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江山风光图。 沙湖栖息着17目44科178种150多万只鸟类鸟。沙湖沙湖手机-沙湖--4手机-沙湖--14
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之二:崆峒山:探寻道教千年圣地 “ 隔断尘寰云似海,划开天路岭为门。”金庸笔下的崆峒派的武术高手个性鲜明,早就想上崆崆山探寻道教的千年圣地,寻访古刹、道观,参拜祈福。今天得偿夙愿! 崆峒山以峰为骨,以林为肉,山峰雄伟,林海浩瀚。据说,广成子居住在崆峒山,餐风饮露,吸食日月之精华,活了1200年,而且形体不衰,因此,人文始祖轩辕皇帝曾两次登临崆峒山,寻访广成子,求问“至道之精”。崆峒山崆...